鸚鵡的飼養在這二三十年前已變成台灣以及其他國家禽鳥飼養的主流,其鮮豔動人的羽色、極佳的寵物性以及高智商讓他們受歡迎程度節節高升,有許多以前沒飼養經驗的飼主趨之若鶩的把這些美麗聰穎的鳥兒當作自己的寵物,亦或是投入鸚鵡繁殖的副業或正業,使得這股潮流在寵物市場上建立其地位與風潮,在此筆者以自身逾20年鸚鵡飼養的經驗提供大家些參考方向與飼養方針,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
寵物鳥與鸚鵡幼鳥
許多在開始接觸鸚鵡飼養的鳥友常常會選擇飼養幼鳥來當寵物,許多人偏好還未斷奶甚至不滿30天的幼鳥,但是飼養幼鳥對沒有任何經驗的人來說可能非常困難甚至問題不斷,我們建議如為完全沒經驗的飼主還是要以購買斷奶的鳥兒為主,照顧上會省許多風險與時間,一般常見迷思如要從毛未長齊時來養比較會乖,此觀念是不甚正確且帶有風險的,許多斷奶的鸚鵡幼鳥只要有保持和人互動,即便已經完全會自己吃且羽毛長成還是可以是非常好的寵物鳥,未斷奶的鳥在餵食上有其特別的需求以及長時間的照料,飼主也必須對鳥不舒服或生病的症狀能夠分辨才能及時送醫治療,一般鸚鵡幼鳥餵食年紀越輕的鳥其奶粉需泡的越稀,年紀愈大泡得越稠,約從1:5-1:3不等,餵食溫度約在37-40度間,太熱(超過43度)會導致速囊灼傷破洞,太冷(低於36度)會降低鳥索食慾望以及消化速度,其1-5日齡的幼鳥的環境溫度約需36度,5-10天約34-35度,10天-長毛管約32-33度,羽毛開始長後視情況約28-32度,溫度太低鳥會受寒且消化不良,溫度太高鳥易脫水不舒服,飼養鳥的環境無論是保溫箱或其他容器不建議在裡面放水,容易孳生病菌且台灣濕度已經非常夠了,奶粉來說建議使用主要幾種國際品牌,這些牌子多有幾十年鸚鵡幼鳥配方調製的經驗,不建議使用自己調製或製作的奶粉,也不建議摻雜不同品牌來泡奶,熱量與脂肪在絕大部分鸚鵡幼鳥的成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一般市售奶粉通常熱量不足,在使用時可以搭配類似花生醬、堅果醬等來提高其熱量,幼鳥發育會變得快且幼鳥會表現的較為安定不躁動,通常建議不要等到嗉囊的奶全部消掉了再餵,1-5天齡的鳥我通常2小時餵一次,5-14天我大概3小時餵一次,2週後的鳥我也都3小時左右就會餵一次,記住野外鸚鵡的幼鳥從來不會有空空的嗉囊,這表示親鳥是一直不停餵食的,且餵食多次讓幼鳥一直有飽足感他們比較不會去吃木屑墊料,餵食切記勿過量,通常約嗉囊7-8分飽即可,建議搭配紀錄體重來觀察其健康與發育情況,幼鳥有異狀記得馬上帶給獸醫看不要遲疑(例如持續消化不良、嗉囊有空氣、體溫驟降、體重下降、骨折、食慾不振、不正常持續吐奶、吃到木屑或其他墊料等等情事)。
鳥種選擇
鸚鵡種類有300多種,其在市面上買賣的種類約莫有100多種,很多人一開始不知道該如何在這些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選擇種類,我建議初學初入門者可以從中小型鳥開始,比較容易飼養,空間需求也較低,我知道很多人想要大隻可抱會說話的鸚鵡,但是最好做足功課再下手購買,很多不同鳥兒的特性不一樣,不適合全部相等視之,例如金剛可能會很吵,巴丹、灰鸚與折衷可能常咬毛,選擇適合自己環境與能力的鳥種很重要,我個人很不欣賞常常有人常態性的買鳥然後又賣掉轉了非常多手,這樣的飼主基本上不適合養鳥,無論是要當寵物或是繁殖,最基本的要件就是需要有耐心且提供良好飲食與環境,懶得照顧或是一直不停把舊鳥賣掉換新鳥的人真的不適合養鳥;鳥種的選擇以個人偏好,大型的金剛與巴丹需要提供大籠子以及玩具,需要注意金剛的叫聲是否擾鄰,許多巴丹種類非常親人,一旦失去主人的注意力可能會有拔羽情況,且如成對飼養某些巴丹(例如車輪冠、小葵花巴丹、橘冠巴丹等)常會在繁殖期有公鳥攻擊母鳥的情況,而且致死案例非常多,折衷鸚鵡則需要以蔬果為主食,乾式的一般種子穀物飼料過量對他們有害,可以蔬果與低鐵合成糧為主食,使其佔其飲食至少60%,環境需保持乾淨通風不然易細菌感染,吸蜜鸚鵡需要以蔬果以及吸蜜粉(建議使用各知名進口品牌)或是吸蜜鸚鵡用合成糧為主食,他們完全無發消化種子類食物,如需要安靜的鳥則澳洲的長尾草科類鸚鵡是不錯選擇,安靜又漂亮只是寵物性較低,非洲鸚鵡如灰鸚、好望角、麥耶氏、愛情鳥等也是不難養的鳥種,南美的亞馬遜以聰明會說話為人喜愛,繁殖其需注意公鳥對母鳥的攻擊性,錐尾鸚鵡(太陽科)亦為常見且受喜愛的鳥種,適合當寵物鳥且不難飼養與繁殖,波斯菲勒斯鸚鵡如藍頭、青銅翅、鱗頭等類似亞馬遜,飼養環境宜乾燥通風,不然易得呼吸道疾病,亞洲長尾鸚鵡也是不錯的選擇(月輪、亞歷山大、小達摩、大達摩、馬拉巴、花頭等),懸吊鸚鵡與無花果鸚鵡則類吸蜜鸚鵡的飲食需以蔬果與吸蜜飼料為主食,先做足功課在選擇適合自己的鳥種。
繁殖鸚鵡
台灣的鸚鵡繁殖市場在亞洲一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領導東亞的市場外,更有非常多種類的鸚鵡在台繁殖,多樣性應屬亞洲第一,惟在中大型鸚鵡的繁殖整體性來說還是差歐美非常非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需要增進的知識還有很多,台灣鸚鵡市場變動非常之快,現今流行的鳥種常常在幾個月後變成大家拋售的鳥種,可惜這是個不健全且沒遠見的鳥市特色,由於鸚鵡繁殖市場絕大部分是由繁殖鳥來賺錢的鳥友投入為主,使得台灣鳥市場變成商業比重過高,興趣與熱忱過低的環境,再加上有許多外在因素(如出口或蛋市場等)的影響,使得台灣市場的鳥市長期來雖繁榮但是不穩定性相對的高,大家都想集中火力與獲利在現在正流行的鳥種以及未來即將流行的鳥種,許多短視近利的繁殖思維對市場造成需多不良的影響;鸚鵡繁殖首重熱忱與耐心,有許多養鳥與繁殖鳥的細節、知識是需要長期的經驗與努力才會開花結果,此產業並非一觸可及的生意,唯有對鳥的熱愛與用心可以讓繁殖鸚鵡變成有趣且有利的事。
養鳥環境、飲食與注意事項
在長達20年的養鳥經驗中我養過非常多鳥種,也参與了不少鳥禽進口與繁殖規劃,也参訪過不下百個各國的繁殖場,發現在不同國家、不同環境的鸚鵡養殖有其需特別注意的細節,以下僅概略提供一些意見供大家參考;在鸚鵡飼養環境中首重通風,千萬不要把鳥養在密閉不通風又潮濕的環境,這樣很快會有病鳥報到,能在有通風以及陽光的大籠子是最理想的,台灣養鳥普遍都關在小到誇張的室內籠子裡,這是非常不理想的,一定需要改善;另外一個台灣養鳥的陋習就是使用鐵棍(或稱磨趾棍)來當棲木,有些人的籠子裡甚至沒半支棲木而全部都是鐵棍,磨利的鐵棍對鳥兒的腳非常非常不好的東西,會導致腳部無法放鬆而僵硬,更會讓鳥兒長期不舒服,在冬天對鳥兒更是一大酷刑,冰冷又硬硬利的鐵棍對鳥是個折磨,堅持用鐵棍的人也是完全不適合養鳥的人,台灣潮濕炎熱,籠子一定要常常清理,高架式籠舍比較適合台灣,由於鸚鵡喜歡把食物沾水,在夏天時其飲水很容易就髒且在一個小時後孳生病菌,一定要常換飲水,或是使用更理想的類似狗飲水器的飲水設備,一般鳥都很快學會使用且細菌滋生率整個大降;我們鳥友常見的飲食就是提供種子穀物堅果飼料,而且大多含過多的瓜子等高熱量種子,此是常導致公鳥過胖而不受精的因素,尤其對於亞馬遜鸚鵡、灰鸚、折衷、粉紅巴丹等等鳥種不宜給太瓜子,少許即可,健康的飲食是要搭配定量的種子穀物飼料、合成糧餅乾、蔬菜、水果、根莖類,我會建議種子穀物類飲食比例不要超過50%,均衡飲食是保持鳥兒健康以其成功繁殖的要點之一,不建議餵養只有台灣在使用的粉狀飼料、脫殼飼料、海藻粉、鴨蛋粉、魚粉等等食品。
疾病
我們每個人在養鳥的歷程一定有遇過鸚鵡生病的情況,這是很難避免且非常累人的事,常見幾種鸚鵡病毒與細菌感染是常見的病症,有些無藥可醫的病毒如PBFD、PDD、Polyoma等需要長時間的照顧與投藥才能抑制,還有些細菌以及真菌的感染治療耗時耗力,平常都需飼主用心觀察愛鳥的行為以及健康狀況才能避免憾事發生,環境的清潔與通風也是一大重點,只要鳥兒有病徵一定要馬上送給獸醫檢查,不要自行投藥或自猜病徵處理。